2018-01-10 00:00:00 来源: 点击:3955 喜欢:0
2017年已经过去了,这一年对于私募行业来说,还是有很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比如管理私募基金规模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并正在向11万亿元迈进。另外,资管新规的出台,其实对于私募行业的影响也非常大。
展望2018年,私募行业还有可能迎来哪些巨变?资管新规未来对于私募的影响又会在哪?
价值投资才有长期回报
说到私募行业,普通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可能更熟悉的还是证券类私募。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已登记的机构类型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8294家,管理正在运作的基金31557只,管理基金规模2.28万亿元。
不过据统计,新成立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数量却在逐年大幅递减。具体来看,2014年新成立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数量为1621家、2015年成立了2976家、2016年成立了1074家,但是到了2017年前11个月,仅比2016年12月底的数据增长513家,增速大幅下降。
“这里面既有监管加严、门槛提高的原因,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此外,私募证券基金行业两极分化极为严重,市场资金偏好老牌、业绩稳健的大私募,规模最大的私募一度超过了800亿元人民币。”李春瑜说道。
确实,从2017年以来私募的发行情况能看到,一些以价值投资为主的私募,产品发行一只接着一只,而业绩起伏大、以博短期收益为主的私募反而日子不好过,甚至成了市场“收割”的对象。这些其实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证券私募行业的生态正在悄悄发生一些变化。
在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看来,“在二级市场风格明显转向价值的背景下,遵循价值投资的私募公司有望取得长期业绩回报,而一些单纯依靠炒概念、炒故事博取短期收益的私募公司,则可能无法取得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业绩,这部分公司便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另一方面,外资也在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投资风格的转变与外资私募的进入相当于对私募行业的一次供给侧冲击,是市场出清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最终带来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因此,未来的私募行业可能呈现这样的格局:内资外资并存,内资为主;大规模小规模并存,大规模为主;价值理念其他理念并存,价值理念为主。实际上,这正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私募市场的行业格局情况。”杨玲继续说道。
有望促资金增配权益类产品
除了投资风格等因素带来的私募生态变化,记者还注意到,资管新规的出台也让众多私募机构人士预感到大变革的到来。
北京和聚投资首席策略师黄弢认为,“资管新规对权益类投资生态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从几个层面来看,比如具体到行业上,对于偏主动管理、净值型管理的机构来说是利好,新规会把原来偏固定收益类的一端挤压出比较多的资金,原来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层层嵌套、各种套利,使得无风险收益被抬高,但很多时候,其实是不足以支持这么高无风险利率,因此资管新规的出台,拉长来看,对利率的回归是好事情。”
“此外,对于大类资产配置方向,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当原来有这么高的无风险收益率可配置,那么对于其他的偏权益类的意愿就会打很大折扣,但现在这方面受到抑制,银行端理财的供给会受到影响,原来去买理财的客户可能就会考虑别的去向,而银行或大的资金方,原来可能投非标就可以了,现在也没有了,那么可能会考虑偏净值型、主动管理类产品做配置,这对于纯做权益、主动管理的机构,会是一个机会,会增加一些资金的来源。”黄弢进一步说道。
杨玲还表示,“变革将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资产管理行业进一步回归本源,私募行业中,专业的私募机构必将受益。资管新规在打破刚性兑付、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强化资本和准备金计提要求、净值化管理等等措施有力,是在督促行业回归‘投资本源’,也是严监管思路的延续,实质上相当于金融行业的供给侧出清:去表外产能、去通道泡沫、去机构数量、去套利红利。”
“第二,行业公平竞争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刚性兑付与背书在资管行业过去一直存在。一般而言,无风险收益率等同于国债收益率(不存在违约风险),但在我国,信用债和相当比例的资管产品(投资信用债较多)多为刚性兑付,它们的收益率进而等同于无风险收益率,相当于变相提高了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刚兑与背书扭曲了定价机制,使得风险收益比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此次新规明确要求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重新确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明确风险与收益的界限,意味着所有的资管品种都处在‘不允许刚兑’的同一起跑线上,从而促进资管行业走向标准化公平化竞争。”杨玲进一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