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8 00:00:00 来源: 点击:2219 喜欢:0
近日,申万、中信、华泰、西南等各大券商扎堆召开2019年投资策略会。对于明年A股市场将如何演绎?投资者又将面临怎样的投资机遇?以及债市、期市、汇市走势如何?看看研究机构怎么说......
A股:2019年迎复兴牛起点
中信证券策略研报判断,政策“再平衡”托底经济,减税+稳杠杆+改革的搭配加速经济结构调整。预计2019年经济的增速在Q2-Q3见底回升,而A股也将在风险充分释放后,迎来未来3-5年复兴牛的起点。
在这种情况下,报告认为A股将“拨云见日,下半年迎来转机”。具体来看:
第一,A股盈利增速Q2探底,Q3回升。基准假设下,全部A股2019年盈利增速从2018年的9.7%下降到5.4%,单季同比呈“V”型走势,且底部下探不会太深,预计4个季度增速分别为4.5%、4.1%、5.4%、8.2%。
第二,政策预期逐步明朗。“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有望在2019年Q1进一步明朗,政策预期在“两会”后明确,预计市场风险偏好在Q2末期逐步回暖:大盘在Q1盘整后,在Q2会逐步进入盈利和估值修复共振的上行阶段。
第三,市场流动性前低后高。保守估计,产业资本(包括纾解股权质押的专项基金)、保险、外资的资金2019年累计流入A股4300亿元,流入节奏上前低后高,下半年市场流动性状况更好。
配置方面,报告建议聚焦结构转型,拥抱高端制造和服务业。
华泰证券曾岩、张馨元、藕文、陈莉敏、钱海的策略研报认为,2019年A股市场待“渠”成:“渠成水到,浇灌成长”。
报告分析,2018年去杠杆导致流动性和信用收缩,压制A股估值;7月底以来的政策调整未能显著起效的原因在于“有水”但“渠未成”。“通渠”政策的进度决定了2019年A股的节奏,重点关注2-4月、7-8月两个时间点。
报告预期2019年全A盈利增速回落至5.5%,但呈U型,趋势或好于2018年,A股有望回升;流动性结构决定了市场高度,小行情or大行情取决于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谁的边际增量更显著;预期技术周期与经济周期叠加决定了市场风格偏科技成长,从相对盈利、无风险利率、政策边际变化及产业链景气度考虑,建议配置通信、军工、金融。
西南证券朱斌策略研报判断,2019年,上证指数有望达到3200点,创业板指有望回归1700点。报告认为,市场供需格局、政策实施效果、国际战略变局三大因素将成为影响2019年市场推进的关键因素。
同时判断A股市场“帆未动,心已动”。创业板指有望呈现震荡向上格局,市场活力充沛,成长股与壳资源表现活跃;上证综指则相对创业板指为弱,呈现箱体震荡格局,白马股需要估值回归后再逐步跟随业绩增长。
申万宏源认为,A股风险偏好处于历史级别的底部区域,继续下行空间十分有限。配置方面,关注5G、光伏风电、游戏、新能源汽车和军工。
对于明年的A股市场,中金认为更重要的是时机把握。
受增长继续下行、政策逐步托底等基本面与政策交互演变的影响,从当前到2019年年底的中国股市可能会经历风险继续释放与机会显现的阶段,时机把握较为关键。原因有:
第一,增长将经历继续下行到企稳的过程,改革挖潜、提效紧迫性提高。外需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等带来压力,增长可能继续放缓。政策约束增多、到目前为止实际转变较为温和,力度有待加强。
第二, 整体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沪深300指数前向12个月市盈率回落至9.3倍,其中非金融12.0倍(低于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较多行业估值处在历史区间底部,但仍有部分板块估值风险释放尚不充分。市场利率已经回落,受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影响仍将下行,估值扩张的基础已经初步具备,未来有待增长预期的企稳及改革挖潜力、提效率、增活力的实现。另外国际资金、社保等长线资金、地产资金可能流入是支持A股流动性改善的潜在积极因素。
配置方面,未来3~6个月在行业配置上,中金公司建议投资者遵循三大线索进行标的关注或布局。
这三大线索是:逢低吸纳符合中国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趋势的优质龙头,当前建议在包括医药、家电、轻工、餐饮旅游等领域精选个股,同时也关注食品饮料、汽车及零部件、TMT等泛消费类板块更好的买入时点;关注下跌时间长、幅度大、估值低、预期已经较为悲观的部分板块边际改善机会,包括券商、保险、军工、部分新能源等;相对看淡近年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未来需求放缓更明显、估值风险释放尚不充分的板块,主要包括原材料等板块。
债市:债市趋势仍在,但空间渐小
华泰固收张继强研报认为,2019年国内债市,“相机抉择”特征将更明显。
报告分析,政策取向成为近几年资本市场最大的“基本面”。2018年的两大主题是内部融资渠道收缩和外部贸易摩擦,也导致2018年债市成为中国债市历史上非典型牛市。
而内外部压力下,当下政策重心正在变化,2019年相机抉择特征将更明显。策略方面,报告判断,2019年债市“意犹未尽,骑牛揾马”。
具体而言,债市趋势仍在,但空间渐小,需要承担更多风险才能博取收益,提防中长期股债强弱转换。操作策略需要更多元,吃着息差,把握长端,挖掘信用,埋伏转债。高收益债方面,关注政策敏感资产,寻找错杀机会,城投不做最差的,民企只做最好的,房地产抓龙头,过剩产能短久期选差、长久期选优。转债短期交易政策底,中期埋伏股债强弱切换可能。
兴业研究徐寒飞研报则认为,2019年“债市还有戏”。报告认为:
第一,由于贸易摩擦影响外需,去杠杆影响内需,融资难影响企业的微观业绩,这些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将产生负面作用。
第二,货币政策有可能会更加任性,流动性预期会持续改善。整个的货币市场曲线和债券市场曲线会继续变平。
第三,不排除由于经济下行超预期,央行彻底逆转货币政策,重新降息。
第四,美股可能步A股的后尘而出现持续的下跌,全球风险偏好和联储的货币政策方向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第五,信用利差还没有到极限位置,等级利差的分化会更明显。信用债市场的头部效应会更明显,好的企业和坏的企业之间的利差会进一步拉大。
因此,2019年上半年利率中枢还有下行的空间,整个信用债可能会出现配置价值。总体来讲,2019年的债券市场仍然会有“戏”。
同时,申万宏源研报也认为,2019年做多债券。报告中写道:
(1)海外经济增速回落,带动国内出口增速下行。(2)国内经济增速继续下行,2019年将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其中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均回落,而基建增速将持续反弹。2019年将呈现被动去库存,工业增加值继续回落。(3)国内通胀无压力,但注意通胀预期变化。预计全年CPI均值在2.5%-3%至今,PPI有望低于2%。(4)货币政策继续放松,将看到降准降息,R007及实体融资成本继续回落,金融市场和实体资金面进入第三阶段。(5)财政政策继续宽松,赤字率预计将提升,预计2019年新增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及专项债规模分别为1.84万亿、1.1万亿和2.1万亿。
不过,华创证券屈庆研报提醒,未来流动性较此前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有限。
第一,边际约束。包括:资金利率已基本持平于政策利率,流动性已无大幅放松空间;通胀预期的抬升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央行难以进一步放松。
第二,汇率制约。包括人民币贬值压力将限制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报告同时认为,2019年资金面仍面临量价考验,即地方债放量。此外,在宽信用政策起效开始,央行会逐步控制资金投放,并出现控制流动性的信号,但资金利率依然维持低位,在宽信用政策不断发生作用阶段,货币政策会领先于经济数据收缩以控制经济过热。
而根据中信建投黄文涛、郑凌怡研报统计,综合地方政府赤字、新增专项债以及地方债到期,预计2019年地方债供给规模在3.9-4.4万亿左右。
商品:通胀预期有限
中信证券褚建芳、崔嵘、刘博阳、王宇鹏宏观研报认为,2018年至今,能源价格上涨显著跑赢其他大宗商品,涨幅高达12.1%,而农产品和黄金分别下跌2.4%和5.4%,基本金属年初以来下跌13.4%。整体大宗商品上半年回报率好于同期的股票和债券,但下半年回报率均跌至-3.0%。
展望2019年,通胀预期抬升有利大宗金融属性,但是新兴市场需求的放缓意味着绝对涨幅可能不高。短期来看,相对看好黄金,而看平原油和工业金属。
不过,申万宏源谢建斌、徐睿潇、江真俊研报认为,“油价中枢上行,但短期冲到极致高位的可能性变小”。
报告分析,在2015-2017年间,全球原油库存属于主动降库存的过程,而同期中国的原油库存存在一定补库存过程。2018年上半年,中国及全球原油库存整体处于被动降库存过程,下半年开始进入主动补库存的过程。
因此,基于未来美国对伊朗制裁和其他事件性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富余产能有限,维持油价谨慎乐观的观点,2019年布伦特原油的价格中枢合理范围在75-85美元/桶。
银河期货研报则认为,由于中国房地产土地面积的释放大幅增加,基建投资预期回升,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复苏状态,2019年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对整体商品期货市场仍然构成支撑。
汇率:人民币持续贬值难现
东北证券李勇、刘辰涵、付昊研报表示,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美联储快速加息、欧元区和日本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情况下,今年美元指数持续上升,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
展望2019年汇市,报告判断,美国经济或在2019年下半年迈入拐点,预计美元指数将在2019年大概率第二季度突破100点。
华泰证券李超、宫飞、朱洵、刘天天研报认为,在央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内部,央行会更加看重稳增长和保就业,国际收支只能使用其他的跨境资本管理方式来暂时缓解。而且伴随着2019年美国经济增速大概率回落,美元指数回落概率较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19年突破7.0大幅贬值的概率不大。
报告预测,2019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枢在6.8左右。
新时代证券认为,汇率的长期走势是由两国相对经济周期决定的,人民币贬值压力根源在于中美经济周期分化。美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消费国,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国之一,两者的经济周期本应是协同的。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中美两国不同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后期两国经济周期分化,同时也决定了人民币兑美元的长期贬值压力。中美经济周期分化通过影响金融资本流动和产业资本流动,进而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但随着美国经济在2019年面临拐点,中美经济周期逐渐由分化走向协同,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
平安证券研报则认为,尽管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仍将面临贬值压力,但究竟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是否会对美元继续显著贬值,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换言之,尽管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逼近7,但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是否会破7,依然扑朔迷离。
可能性之一,是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会破7,但也不会显著升值,而是在6.7-7.0的区间内窄幅盘整。
可能性之二,是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破7,但在破7之后依然可能趋于双向波动,而不会发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大幅贬值的局面。
平安证券表示,无论上述哪一种可能性成为现实,短期内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大幅贬值的情况都不太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