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4 00:00:00 来源: 点击:2970 喜欢:0
报告要点
农林牧渔年度策略:迎接养殖大年
我们认为,2019年将是养殖行业大年。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当下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规模化加速阶段,养殖技术水平及效率有望提升,龙头企业或脱颖而出,实现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从周期角度看,行业拐点逻辑正逐步确立,非洲猪瘟或使产能加速出清,猪价拐点即将到来。看好生猪养殖板块投资机会,重点推荐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弹性品种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新希望、金新农和大北农也值得积极关注。此外,禽周期或持续景气,板块有望从鸡价驱动走向业绩驱动,重点推荐龙头圣农发展。
如何看待养殖行业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养殖业当下正处于加速规模化阶段,行业集中度以及养殖技术有望实现快速提升。由于环保禁养政策对于散户产能的去化以及当下非洲猪瘟背景下散户产能的加速出清,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加速规模化阶段。而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升,我国养殖效率有望提高,向美国水平靠近。目前来看,在规模集中度快速提升背景下,中美PSY差距已开始逐步缩小,从2009年时期接近10头缩小到2016年的5.2头。人工效率方面,在规模化程度的加速下,人工成本下行趋势也将是大概率事件,目前中国规模养殖人工成本仍高出美国1元/公斤。随着规模集中度提升,预计中国规模养殖行业成本将有1.5-2元/公斤下降空间。
生猪养殖:非洲猪瘟或使得行业拐点提前到来
目前行业部分主产区亏损时间接近8个月,能繁母猪存栏下行自今年3月份以来已达9.3%,我们认为,当前猪周期正处于产能加速淘汰阶段,产能去化及拐点逻辑正逐步强化。主要原因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母猪价格持续下行,且已经突破上轮价格的新低,表明了当前补栏积极性的低迷;2、从盈利情况来看,全国性生猪养殖行业的亏损时间已达4个月,且主产区的行业亏损时间更已达7个月;3、能繁母猪存栏量加速下行,同母猪价格走势一致。叠加非洲猪瘟或使得主产区价格持续低迷背景下,行业产能或加速淘汰,猪价拐点即将到来。
禽养殖:2019年白羽肉鸡行业景气有望持续
我们认为,2019年白羽肉鸡行业景气有望持续。主要基于:1、2018年祖代鸡更新量预计不超过75万套;2、受祖代种鸡存栏量下滑影响,理论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后期或将持续下行;3、基于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后期下行,白羽肉鸡行业景气行情有望持续,板块仍值得积极配置,重点推荐龙头圣农发展。
风险提示
1. 非洲猪瘟禁运政策调整影响;
2.祖代鸡引种量超预期。
农林牧渔年度策略:迎接养殖大年
我们认为,2019年将是养殖大年。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当下中国生猪养殖正处于规模化加速发展阶段,养殖技术水平及效率有望加速提升,龙头企业优势脱颖而出,实现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从周期角度来看,行业猪价拐点的逻辑正逐步确立,非洲猪瘟或使得行业产能加速出清,猪价拐点即将到来。看好生猪养殖板块的投资机会,重点推荐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同时弹性品种正邦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新希望、金新农和大北农也值得积极关注。此外,禽养殖周期有望持续景气,禽板块有望冲鸡价驱动走向业绩驱动,重点推荐圣农发展。
如何看待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40年风云变幻,站在当前时点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养殖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更加坚定地看好养殖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978~2017年,中国农林牧渔行业总产值从1400亿增加到10.4万亿元,行业规模增加了超过70倍,其中养殖业的总产值从210亿增加到2.9万亿元,行业规模增加了130倍左右,养殖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5%提升到28%,成为农林牧渔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随着全国畜牧产品的需求量趋于稳定,养殖业在经历快速发展期后已经开始进入行业的结构调整期,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正在带动养殖业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在国家大力扶持“三农”的政策背景下,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大量进入养殖业,这也促进养殖业的现代化转型进入快车道。我们坚定看好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长期来看养殖行业有望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
规模化是生猪养殖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整体行业规模将继续稳定在1万亿以上。从生猪出栏量来看,1996~2017年,中国生猪出栏量从4.1亿头增加到7亿头左右,年出栏量净增加了2.9亿头;从市场规模来看,生猪养殖行业的市场规模从3600亿增加到1.16万亿元,行业规模增加了3.2倍。随着行业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的超额利润也日益明显,2007~2016年,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率从22%提高到55%,规模养殖场相对散养户的超额利润从59元/头增加到250元/头,我们认为,养殖场规模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进养殖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企业的议价能力,综合来看,规模化养殖场在成本上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随着大型养殖企业出栏量的逐年增加,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在整体行业规模维持相对稳定的背景下,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环保禁养叠加疫情出清,养殖行业正处于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
我们认为,当下中国生猪养殖行业正进入规模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原因即为环保禁养政策对于散养户的去化以及当下非洲猪瘟背景下散养户产能的加速出清。具体来说:
1、环保方面,政府对于养殖行业的环保监管愈发严格,环保高压或将常态化。2016、2017年连续两年一号文件均提出优化养殖产能布局,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监管。2017年以来国务院亦发文明确规定2017年底各地区要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且2018年环保督查持续加严,对于禁养区养殖产能的关停仍在持续。在环保后期或将呈现高压的背景下,散养户产能预计将持续清退;
2、非洲猪瘟将使得主产区散养户产能加速出清。在非洲猪瘟爆发的背景下,由于自身防疫体系以及有效措施的缺乏,散户感染疫情的风险远高于规模养殖场,且由于疫情的担忧,屠宰场也普遍优先采购规模养殖户的生猪,对于散养户生猪销售造成较大影响,出现被迫压栏情况,从而抬升其生产成本,叠加主产区价格的低迷,散户产能或将呈现加速出清的态势。
在集中度快速提升的背景下,生猪养殖行业有望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在行业竞争中独占鳌头,迎来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规模化进程加速,养殖技术进步可期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由于规模程度较低,养殖技术以及生产效率较行业领先水平如美国等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育种水平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美国2017年规模猪场每胎断奶仔猪存活数已达11.3头,平均PSY水平也已达25头,高出中国26.3%;2、人工效率方面,2016年中国规模养殖人工成本达1.5元/公斤,散养人工成本达4.28元/公斤,高出美国分别达1和3.8元/公斤,这也是中国同美国生猪养殖主要的成本和养殖效率方面的差距(不考虑饲料原材料影响,原材料因为产地不同价格差异较大)。
我们认为,随着规模化程度的集中,我国养殖技术将实现进一步提升,有望向美国水平靠近。目前来看,PSY在规模集中度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中美差距已开始逐步缩小,且部分大型养殖企业的PSY已达到24-25左右水平。人工效率方面,在规模化程度的加速下,下行趋势也将是大概率事件,在不考虑原材料成本的情况下,预计中国规模养殖行业成本未来将有1.5-2元/公斤的下降空间。
生猪养殖:非洲猪瘟或使得行业拐点提前到来
我们认为,当前猪周期正处于行业产能加速出清阶段,拐点逻辑正逐步强化。非洲猪瘟使得主产区产能淘汰趋势确定,全国性猪价拐点即将到来,建议全面配置生猪养殖板块,重点推荐龙头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其次弹性养殖品种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新希望、唐人神、金新农以及大北农等也值得积极关注。
历史猪周期总结:产能淘汰为猪价上涨主因
从历史的三次猪周期情况来看,刨除疫情以及宏观经济因素带动影响,其呈现以下几个共同点:
1、母猪存栏量的下行通常出现在猪价从周期高点开始下行1年后。此方面主要原因为猪价在开始下行时,行业盈利仍保持较高水平,养殖户仍会持续保持养殖规模,此时间约为1年左右,而在1年后此轮周期中延长使用的老龄母猪的开始集中进入淘汰,母猪存栏量开始逐步有所下行,但此阶段淘汰幅度较小,产能下降不明显。
2、行业进入亏损时期距离母猪存栏高点滞后1年左右时间,且行业亏损时期将加速母猪存栏量的下行。由于母猪存栏高点正好对应1年后生猪供应高峰,行业供需过剩明显,从而使得猪价下行,行业进入亏损。而在行业进入亏损时期后,其将加速行业产能的淘汰。从最近一轮主要因为产能淘汰导致的猪周期来看,猪价拐点通常在行业出现亏损累计时间一年以后出现,此时能繁母猪存栏量下行幅度达20.4%,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出现深度亏损的水平。
3、在下行阶段时期,母猪价格同能繁母猪存栏走势表现高度相关。母猪价格的下行通常会带动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行。主要因为母猪价格反映了行业补栏积极性情况,在母猪价格持续下行时期,行业补栏积极性较为低迷,在淘汰量仍处于正常水平情况下,行业产能开始收缩。
此外,通过分析后移13个月的二元母猪价格和生猪价格可以看出,两者呈现比较明显的负相关走势,二元母猪价格更多的反映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通常二元母猪价格的低点基本对应着13个月以后生猪价格的高点。从目前的二元母猪价格来看,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受猪价快速下跌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已经相对低迷。
当前猪周期处于什么阶段?
从当前猪周期阶段来看,今年以来全行业亏损时间接近5个月,部分主产区亏损时间已达接近8个月,能繁母猪存栏下行幅度自3月份以来累积已达9.3%,猪价从上一轮高点至今时间也已达30个月。历史猪周期经验来看,一般行业亏损时间累计1年左右左右,产能下行幅度达15%-20%水平时期猪价将迎来行业趋势性拐点。我们认为,当前猪周期正处于行业产能加速淘汰阶段,产能去化及拐点逻辑正逐步强化。主要原因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母猪价格持续下行,且已经突破上轮价格的新低,达26元/公斤,且仔猪价格也已经接近上一轮周期低点,表明了当前补栏积极性的低迷;2、从盈利情况来看,全国性生猪养殖行业的亏损时间已达4个月,且主产区的行业持续亏损更已达8个月,产能正处于加速淘汰阶段;3、能繁母猪存栏量加速下行,且同母猪价格数据拟合呈现同步趋势从三月份至今已持续9个月时间,产能去化和猪价拐点逻辑持续强化。
母猪价格创历史新低,行业补栏积极性低迷
从补栏层面来看,当前阶段行业整体补栏积极性低迷。母猪价格自2017年6月起即开始持续下滑,且在今年非洲猪瘟爆发后呈现加速下滑的态势,截至12月7日,全国二元母猪价格26元/公斤,这也跌破了上一轮周期的最低点,且目前大部分种猪场均出现了种猪转商品猪销售的情况,根据畜牧司监测数据,规模种猪企业种猪销量10月份同比下降达41%,11月份同比降幅达39%,表明了当前行业补栏积极性的低迷;与此同时,仔猪价格也较为低迷,11月底全国仔猪的平均价格在22元/公斤左右,这也接近前两轮周期的低点。主产区河南、辽宁以及安徽仔猪价格已跌破成本水平20元/公斤。
主产区持续亏损,行业产能将迎加速淘汰
从行业亏损情况来看,上半年由于猪价整体的低迷,行业出现全国性亏损,持续时间累计达4个月,最大头均亏损幅度达326元/头。此阶段能繁母猪存栏量呈现加速下行的趋势,平均单月环比下行幅度达1.4%,高出2017年平均单月下滑幅度133%。虽然6月份起由于季节性原因,全国性猪价有所恢复上涨,但在非洲猪瘟影响下,主产区生猪由于调运受阻,当地价格持续处于低位,辽宁地区持续亏损时间预计累计已达8个月,河南地区也已经达6个月,安徽等地也于近期开始出现亏损,且辽宁地区头均最大亏损幅度已经超过上半年时期。主产区持续深度亏损或使得行业产能呈现加速淘汰的迹象。
能繁母猪存栏持续下行,产能收缩趋势确定
由于前期农业农村部对于能繁母猪存栏量未充分考虑规模化猪场扩张情况,对其权重计算不够,使得2016-2017年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变动同母猪价格走势趋势出现背离,但我们认为,2018年3月份以后此阶段能繁母猪存栏数据即较为可信,具备较大参考价值,主要基于:1、2018年3月农业农村部即调整了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统计口径,明确提出加大规模化猪场权重占比;2、从3月份以后,畜牧司监测规模种猪企业数据也显示母猪淘汰量持续高于二元母猪销售量;3、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变动趋势同母猪价格也呈现同向趋势,因此我们认为此阶段数据已具备较高的参考意义。从2018年3月份至今,能繁母猪存栏量累计下滑幅度已达9.3%,我们认为,在主产区仍处于深度亏损的背景下,后期能繁母猪存栏仍将继续下行,产能收缩趋势较为确定。
如何看待后期行业趋势?
我们认为,在非洲猪瘟趋于常态化背景下,主产区生猪调运受阻或将持续。此对于行业影响主要有两方面:1、区域性价差或将维持较长时间,且南猪北养进程将逐步放缓;2、主产区由于供需过剩,猪价或持续处于低位,且对于散养户生猪销售影响较大,其产能或将加速淘汰,主销区由于疫情原因,补栏也受到较大影响,从而使得全国性产能出现下行,猪价拐点即将到来。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低成本是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望独占鳌头,从而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
非洲猪瘟或将常态化,生猪调运受阻或将持续
自8月2日辽宁沈阳发生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从东北逐渐扩散,目前已经涉足21省,一共爆发疫情82起,且在进入冬季后仍未停止,呈现加速爆发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省(市)2016年合计生猪出栏量占到全国出栏量的75.4%,尚未解除封锁的疫情省份产能占比仍达59%。据农业农村部和吉林省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数据,超过70万头猪受到非洲猪瘟病毒威胁已做扑杀处理。
我们认为,由于非洲猪瘟的病原生物学特征以及我国生猪养殖密度大、饲养过程不规范、活猪调运频繁的特点,短期内非洲猪瘟被消灭难度较大,未来非洲猪瘟或将常态化。目前政府对于非洲猪瘟防控采取的主要措施为限制疫情省份生猪的跨省市调运,因此后期生猪调运受限也或将常态化。自非洲猪瘟发生以来,生猪跨省调运量出现大幅下降,10月底生猪跨省调运量仅为3.7万头,较猪瘟之前平均200万头左右水平出现大幅下降。
区域性猪价差异仍将维持,“南猪北养”进程放缓
我们认为,随着全国范围的生猪调运受限,区域性生猪价差拉大的情况仍将维持,这有可能导致国内“南猪北养”进程的放缓。由于中国生猪养殖发展区域的不平衡,各省产销错配情况明细,从非洲猪瘟后三个月不同省份的生猪价格走势可以看出,生猪净调入省市的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而生猪净调出省份的价格则有所回落。在没有非洲猪瘟疫情之前,全国猪价最高的西南地区一般比东北地区猪价高1~2元/公斤,目前这个价差已经达到了7元/公斤左右。西南和华南属于我国猪价相对较高的地区,8月份以来两大区域猪价上行幅度超过20%,而同期东北地区和华北区域猪价调整幅度则超过15%。我们认为,生猪调运受限导致区域性生猪价差拉大的情况仍将继续维持,对于在华南和华东区域有超过70%产能的温氏股份则将直接受益。
非洲猪瘟疫情的常态化将影响近年来逐步形成的“南猪北养”进程,主要养殖企业在东北区域产能投放有可能放缓。从广东、福建和浙江等沿海省份2010年以来的生猪出栏量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年生猪出栏量呈下行趋势。广东省2017年生猪出栏量为3501万头,同比下滑0.9%,相比2010年生猪出栏量净减少231万头;浙江省2017年生猪出栏量为1033万头,同比下滑11.7%,相比2010年生猪出栏量净减少899万头左右。从东北三省生猪出栏量走势来看,黑龙江省2017年生猪出栏量为1903万头,同比增加3.2%,相比2010年生猪出栏量净增加302万头左右。从养殖企业的产能扩张布局可以看出,北方区域是这一轮生猪养殖产能扩张的重点区域,非洲猪瘟疫情的常态化对于养殖企业北方区域产能的快速扩张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生猪养殖行业“南猪北养”的进程有可能进一步放缓。
产能加速出清,全国性猪价拐点即将到来
主产区产能的快速出清以及主销区产能扩张大幅受限,生猪养殖行业将呈现明显的供给偏紧的状态,全国性猪价拐点即将到来。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辽宁、河南和安徽等的生猪价格已经跌破行业盈亏平衡线,其中辽宁省生猪养殖行业的亏损时间已经超过8个月,河南和安徽当地的生猪价格也低于12元/公斤,处于亏损状态。湖北、湖南等省在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后生猪价格快速下跌,目前价格维持在13元/公斤左右。且当前生猪积压情况仍然严重,后期价格或进一步下跌,主产区产能或将加速淘汰。
从主销区的仔猪价格来看,尽管当地生猪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但是由于环保等政策导致产能扩张大幅受限,10月份以来整体仔猪价格仍然稳中有降。综合来看,一方面主产区生猪价格的低迷以及仔猪价格的快速下跌将促进行业产能出清,另一方面主销区由于环保等政策导致生猪产能扩张受限,整体生猪养殖行业将呈现明显的供给偏紧的状态,这也将促使生猪价格拐点的到来。长期来看,重大疫情会加速产能去化,或导致周期拐点加快到来,我们认为此次亦然,全国性猪价拐点预计已经不远,看好2019年全国性猪价趋势性上行。
低成本构筑核心竞争力,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成本优势是企业产能扩张的核心要素,长期来看,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生猪养殖行业竞争强者恒强。对比养殖企业的完全成本,温氏和牧原具备明显的优势,今年上半年,我们测算温氏股份的完全养殖成本在12.03元/公斤左右,牧原股份的完全养殖成本在11.39元/公斤左右。温氏股份凭借“公司+农户”模式实现集团与养殖户的优势互补,通过全方位的管控来实现生猪品质的稳定性,牧原股份利用自繁自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来打造自身优秀的成本管控能力,从而实现快速扩张。长期来看,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程度将稳步提升,龙头企业有望凭借自己的成本优势加速产能扩张,从而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我们预计,2020年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合计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7%左右,相比2017年提升3.26个百分点,综合来看,生猪养殖行业有望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在行业竞争中独占鳌头。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当前猪周期正处于行业产能加速出清阶段,拐点逻辑正逐步强化,非洲猪瘟使得主产区产能淘汰趋势确定,全国性猪价拐点即将到来,建议全面配置生猪养殖板块,重点推荐龙头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其次弹性品种正邦科技、天邦股份、新希望、唐人神、金新农也值得积极关注。
禽板块:2019年白羽肉鸡行业景气有望持续
我们认为,2019年白羽肉鸡行业景气有望持续。主要基于:1、2018年祖代鸡更新量预计不超过75万套,且从当前主要供种国禽流感疫情情况看,至少到2019年上半年祖代鸡引种量预计都较少;2、受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下滑影响,2018年父母代鸡苗销量显著减少,根据父母代鸡苗销量情况进行测算,我们预计从现在到2019年3月底理论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将持续下行;3、基于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预计下行,2019年在产父母代商品代毛鸡和鸡苗价格有望继续上涨,白羽肉鸡行业景气有望持续,禽板块仍值得积极配置,首推龙头圣农发展。
2018年祖代鸡更新量预计不超过75万套,祖代供给连续4年不足
2018年祖代鸡引种更新量预计不超过75万套。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截至10月份全行业祖代鸡引种+自繁合计量为54.1万套,其中10月份更新量较大达到14.77万套,原因在于有9家企业有更新祖代鸡。结合主要供种国的月度产能和益生股份的生产计划情况,我们认为2018年全行业的祖代鸡引种+自繁量预计不超过75万套。
中国将连续4年祖代鸡引种更新量低于正常均衡值。目前中国年白羽肉鸡产量在45亿只左右,正常情况下祖代鸡和父母代鸡都是在第24周开始产蛋、第66周淘汰,祖代和父母代和父母代到商品代的扩繁系数分别为45~50和120~130。简单假设每年引种量一致,则不考虑换羽的话,中国年至少需要祖代鸡的量为450000/(50/66*52)/(130/66*52)=112万套祖代鸡。种鸡换羽一次约提升30%的产能,极限情况下祖代和父母代各换羽一次,则中国年至少需要祖代鸡的量为112/1.3/1.3=66万套,如果仅祖代换羽一次,则年需要祖代鸡供给量为86万套。今年祖代鸡预计更新量实际上已经小于祖代鸡全部换羽一次所需的年均衡供给量,中国将连续4年祖代鸡供给短缺。
从当前主要供种国禽流感疫情情况看,至少到2019年上半年祖代鸡引种量预计都较少。英国高致病禽流感仍未结束,荷兰最近一例高致病性禽流感刚在2018年9月底结束,美国和法国最近一例高致病性禽流感虽然已在2017年结束,但美国2018年11月13日仍有低致病性禽流感发生,法国最近一例低致病性禽流感也刚在2018年7月5日结束,中国惯例综合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情况作为复关标准,且从最后一例禽流感疫情结束到正式复关最快也需要7个月左右时间,因此预计至少到2019年上半年引种来源国仍为新西兰和波兰,因此明年上半年祖代鸡引种量预计仍较少。父母代销量下滑,在产父母代存栏量有望继续下行
受在产祖代种鸡存栏量下滑影响,2018年父母代鸡苗销量显著减少,根据父母代鸡苗销量情况进行测算,我们预计从现在到2019年3月底理论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将持续下行。2018年前48周父母代鸡苗总产量(自用+外销量)为3771.79万套,同比下滑-8.07%,较2017年全年降幅下降3.87个百分点;9月以来父母代鸡苗周度产量进一步下滑,9-11月行业父母代鸡苗周度平均产量为79.95万套,较7-8月周度平均产量减少9.25%。反映到价格层面,2018年父母代鸡苗价格持续上行,尤其是三季度起父母代鸡苗价格快速上涨,由8月底的36.18元/套涨至11月底的53.48元/套,涨幅47.83%。根据白羽肉鸡生长周期,父母代鸡苗孵化后第24周转为在产父母代种鸡,在正常情况下第66周左右淘汰,因此在不考虑强制换羽和延迟淘汰或提前淘汰的情况下,理论上第n周的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等于第n-66周至n-24周间的父母代鸡苗产量总和。根据这一测算方法,我们计算得到从现在到2019年3月底理论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将持续下行。
从协会监测企业后备父母代种鸡存栏量来看,预计2019年上半年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都将持续处于低位。由于父母代鸡苗产量下降,2018年协会监测后备父母代种鸡存栏量下滑明显,基本持续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2018年下半年以来协会监测后备父母代种鸡平均存栏量为902.52万套,较2017年和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6.82%和-11.82%。考虑到协会监测父母代样本持续扩容以及未纳入监测范围的小型父母代企业产能去化程度大于监测样本,行业整体的后备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相对前两年的降幅预计更大。结合白羽肉鸡生长周期情况,我们认为2019年上半年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都将持续处于低位。
2019年白羽肉鸡高景气有望持续,禽板块仍值得积极配置
2019年在产父母代商品代毛鸡和鸡苗价格有望继续上涨,白羽肉鸡景气有望持续,禽板块仍值得积极配置。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决定了4周后的商品代鸡苗供给进而决定了10周后商品代毛鸡的供给量,将第n周商品代鸡苗价格与n-10周监测企业在产父母代存栏量进行拟合,可以发现二者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在从现在到2019年一季度理论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预计都将持续下滑的背景下,2019年上半年商品代毛鸡和鸡苗价格有望继续上涨,此轮白羽肉鸡行业景气时长或超预期,禽板块从鸡价驱动走向业绩驱动,板块仍值得积极配置,首推龙头圣农发展。